一、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其构成条件主要有两条:
(一)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
二、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为;
(二)某些民事违法行为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如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同样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违法行为,本人虽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要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区别
违法行为有很多种,平时听的比较多的就是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有些人可能会纠结于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区别,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区别:
(一)简单来说,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国家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要受处罚或罚金,一般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具有公权性质。民事违法责任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这里一般体现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私法性质。
(二)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法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商法,民法典,经济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上即是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区别。
全文67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