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管理体制亟待整体创新———教育储备金风波访谈录
储备金引爆南洋悲剧
2005年8月,**教育集团因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引发挤兑而崩盘。**集团董事长帅*伦以涉嫌集资诈骗被抓捕。
今年5月8日,教育专家杨*平、律师李*平联名致函教育部、公安部,对地方政府处理南洋事件的方式提出质疑,认为如果简单化处理,不恰当地定为刑事犯罪,随意处置南洋资产,容易造成新的动荡,有损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两人的呼吁发出未久,5月15日,济南南洋学校两任校长和一任财务主管即被推上法庭,被控犯有“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
**教育集团曾经是中国**教育的旗舰。鼎盛时期,在全国拥有12所幼儿园至高中一贯制学校,2003年时总资产价值人民币13亿元,2004年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中国**教育最佳品牌”。**集团的崩盘,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广受关注。引爆南洋危机的教育储备金问题,更是社会瞩目的焦点。
所谓教育储备金,是由1993年广东英豪私立学校发端,而为民办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手段。其操作办法是,家长一次性交一笔钱给学校,此外无须缴纳学费和伙食费。学校运用其银行利息或投资收益办学,学生离校或毕业时退还本金。
南洋第一所学校,主要依靠创始人任*玺4000万元自有资金。其余各校,则依托教育储备金滚动发展而来。南洋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储备金一直是经济上的顶梁柱。
风-行十多年的储备金模式,中央政府一直未曾干预。地方政府的态度除广东、湖南两地外,也一直没有明朗。民办学校因收取“教育储备金”而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一般都定性为民事案件,如杨*平、李*平所指出的,迄今没有一例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更无生效判决。因此,当济南市有关方面将收取教育储备金明确定性为金融犯罪后,教育界尤其是民办教育界人士极度震撼。教育储备金问题因此成为当下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
为此,记者走访了教育界和法学界的相关人士。
不应取巧,但是为何取巧?
**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其董事长信*建认为,南洋今天的悲剧,**集团自身当然难辞其咎,但宏观制度安排的种种问题,也是造成南洋悲剧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大问题,则是民办教育跟资本绝缘。
民办教育何以跟资本绝缘?信*建断言,根子是过于理想化。“民办教育你要么不做,要么只能当慈善做。但愿意把教育当慈善做的,现在只有两类人,一类人是很有钱;一类人是思维有问题,自己都救不了还要救别人。”他说,这么理想化其实是不必要的,“让最大多数的孩子受教育,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才应该是终极目标,什么手段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用什么手段。像小平讲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