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97万件,同比增长17.9%;共授予专利权58万件,同比增长41.2%;向国内专利权人授予的专利权中,发明专利6.5万件,占13.0%。截止2009年底,我国有效专利152万件,其中属于国内专利权人的119万件;国内专利权人的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18万件,占15.1%。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申请人共申请专利合作条约
(PCT)国际专利7971件,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首。目前,我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五,占全球份额的5.1%。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08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国内发明专利中,维持时间达到10年的有44.0%,达到20年的有3.2%;而国外发明专利中,维持时间达到10年的有82.2%,达到20年的有22.8%。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数倍于国内,专利布局已具相当规模。例如,在半导体、光学、控制和发动机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依次为国内的2.3倍、3.2倍、2.1倍和3.5倍。从数量上看,我国现已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专利大国,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较高下;从质量上看,我国专利质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却明显处于劣势,核心专利群少、专利寿命短。专利量大质劣的现实反映了我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专利制度的创新,违背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2008年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而专利质量是影响自主知识产权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升专利质量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通过界定专利质量之概念、分析专利质量问题之成因、介绍国外提升专利质量之有益措施,探析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专利质量提升之路。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探讨的专利特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二、专利质量概念之界定
专利质量的概念是探讨一切专利质量问题的前提,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其并未给予高度关注,学者们对此提出实质性定义的较少,采取回避态度的较多。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学者们的观点也是角度各异、结论不同。如朱雪忠、万小丽从竞争力的角度,界定专利质量为“专利技术对使用者形成竞争力的重要程度”,专利质量与其形成的竞争力成正相关。刘驰等从专利独占属性的角度,提出了从专利技术知识层面的纵深程度、专利技术知识领域的涵盖宽度及专利的时效独占保护三方面界定专利质量为“专利的一组关于专利独占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朱清平从专利产生的角度,界定专利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发明人对其发明的创造和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授权的审查制度”。刘玉琴、汪雪峰、雷孝平从专利质量评价的角度,界定专利质量应从专利的价格或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等方面来评价。以上学者对专利质量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专利质量应该根据专利制度本身的特性进行界定。专利的客体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属于知识产品,实质上是发明人大脑内思想的体现,是人类的智力劳动产物(智力创造成果),具备了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其中无形性致使人们无法通过视觉和触觉去感知专利质量,这一特性决定了对其质量的定义不能等同于“有形产品”,不能像“有形产品”的质量可以从其物理属性(如质地、密度、重量、体积)来界定。专利是法律的产物,是一种产权或财产权,发明创造本身不能等同于专利技术,不具有法律属性。一项发明创造若想得到专利权的保护,必须通过向专利行政机关递交专利申请文件、接受审查,符合授权条件后,方能获得法律上的独占实施权,即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使用该专利,否则专利权人享有通过诉讼程序追究使用者侵权责任的权利。国家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防止他人的“自由搭乘”行为,从而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