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09年,“垃圾焚烧”风波不止。政府部门及许多专家相信,垃圾焚烧技术过关,二恶英污染可控,呼吁市民无须过虑。但是,这遭到选址周边众多业主的反对,他们上街散步、戴口罩、贴汽车抗议告示,一是质疑立项过程缺乏透明,二是认为难以杜绝二恶英污染。
政府官员、人大代表、专家轮番上阵说服,无济于事,双方意见对峙。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政府诚信危机,许多地方的垃圾焚烧厂项目由此搁置。
大家都很受伤,没有赢家。政府作为城市领导者,“垃圾围城”已是燃眉之急。本想快刀斩乱麻,却一再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被迫停止建厂。专家们被推上火山口,在聚光灯下轮番曝光,已分不清哪是学术之见,哪是代**益集团了。企业很焦虑,到嘴的肥肉硬生生被迫放回原位。市民也不是赢家,垃圾不断增加,家园已不堪重负。
目前,国内已建有约50座垃圾焚烧厂,北京等地也在积极筹备之中。抛开争论,“垃圾围城”亟待破题是不争事实,也是漩涡中所有人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垃圾堆积在市郊填埋场,数年之后,我国许多大城市将面临无地可埋的窘境,寻找可替代的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已摆上城市发展的日程表。
【理据】
政府与市民难以达成共识,究其原因,这与政府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有关,与社会利益集团跟普通民众的心理沟壑有关,也与监管普遍缺位有关。那么,能否对原有计划做技术性调整,仍然建垃圾焚烧厂,只不过重新选址,建在政府办公大楼附近呢?
据报道,日本一些垃圾处理厂正是利用了政府附近用地修建,在选址过程中,政府引导市民参与,配备专家团,消除了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意见隔阂,顺利达成一致。因此,此种选址并无技术性难点,已有国际先例,可充分借鉴,引为己用。这也符合不少管理者和专家们所介绍的“发达国家都是把焚烧炉建在大都市中心”经验。
这可以从根本上消弭公众对政府诚信的质疑,是“相信党相信政府”这一承诺的有力保障手段。由政府作出表率,公告天下,垃圾焚烧技术真的过关,二恶英真的可控。如此一来,彰显了政府的魄力和决策力,将垃圾处理问题办成真正的“民心工程”。
将垃圾焚烧厂建在政府身边,无形中也给予企业震慑力。同时,政府部门能快速进入工厂执法,提高日常监督力度。另外,我国政府大楼一般建在市区,这样也能降低垃圾运送成本,是政府为企业减负的一大办法。
全文93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