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为。违约并不等于解除合同,但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一方的违约行为,行使合同解除权将合同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此时合同相对人可行使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这项规定赋予了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完全履行以及因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并导致根本违约的条件下,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的权利。
一、只要违约就可以解除合同吗
合同解除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因一方当事人的根本违约致合同履行利益不能实现,对方当事人为了防止合同在违约情形下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即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自救措施,目的在于防止损失扩大,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首先,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形,在双方违约的情形下则比较复杂,要看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从自我保护意义来讲,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要解除合同,而要判断这种违约是不是根本违约,是否不采取解除措施就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要符合正当目的;最后,从交易成本角度来分析,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一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给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带来冲击和破坏。
二、违约多长时间可以终止合同
违约多久后能终止合同,需要分以下情形,但法律没有规定一个具体时间:
1、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即发生预期违约时,此时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即迟延履行经催告后仍未履行,此时可以解除合同。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即发生根本违约时,此时可以解除合同。
全文86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