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暴力催收是违法的行为。如果当事人对此感到困扰,可以选择通过报警处理。根据有关规定,非存款类的贷款机构应该要以合法、适当的方法为逾期借款人提供还款提醒的服务。非存款类贷款机构、外包机构进行债务催收时,不可以使用威胁、暴力或者其他违法的行为,损害到他人的身体、名誉或者财产。不可以侮辱、诽谤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干扰到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可以使用误导、欺诈、虚假陈述等手段强迫借款人清偿债务。高利贷暴力敛财是不合法的。但是,还高利贷是有必要的,在举报对方暴力催收后,还是需要偿还相应的债务的。
一、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而该不法行为只能是积极地作为,不可能也不会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因为公民权的实现,只要求他人不加损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积极协助即可实现。
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暴力侮辱,指对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而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语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词对被害人进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当众出丑。文字侮辱,即通过文字,图形等对他人进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二、如何辨别违法法规的美容贷
(一)经营地点隐蔽的医疗美容机构。
此类贷款多通过医托或熟人介绍,大多集中在写字楼、商场,未经预约无法进入机构内部,具有较大隐蔽性。此外,也存在部分正规机构涉险经营,以增值服务掩盖其“美容贷”实质。
(二)设立无官方认证或虚假医疗项目。
部分无执业资格的“医师”通过恶意夸大事实,对消费者进行过度医疗,甚至虚构消费项目,抬高消费价格。当医疗费用远大于消费者承担能力时,一些不法中介机构与美容机构勾结,以“零抵押,零担保”为噱头,诱骗其进行贷款,套取现金。
(三)贷款门槛过低。
此类贷款办理手续往往仅需提供身份证、认证手机号及银行卡即可,通过专为医疗美容贷款打造的App即时放款。贷款发放过程随意,对申请人资格审核形同虚设,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
(四)联手造假骗贷。
“美容贷”申请人一般资质较差,难以获得正规渠道贷款,不法医疗美容机构与贷款中介公司合谋,伪造申请资料、串通骗取贷款,款项直接委托支付到不法医疗机构账户,在疯狂套现、赚取佣金及美容项目的业务分成的同时,申请人也莫名背上巨额债务。当借款人无力偿还时,不法中介机构往往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联系人。有的中介机构用侮辱、诽谤言语进行人身攻击,甚至伪造、发布个人肖像进行诋毁,同时伴随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逼迫借款人返还畸高本息。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