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全辖各网点不良贷款清理核实,截止四月末,共统计信贷责任人84人,2527笔、3229.94万元,其中:逾期贷款835.57万元、占比25.87%;呆滞贷款2389.85万元、占比73.99%;呆帐贷款4.52万元、占比0.14%。由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种类繁多,其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苏木乡镇及二级单位办三产形成的不良贷款,分布在全旗5个苏木镇政府。其原因是:过去信用社与当地政府一直有业务往来关系,并且政府在有经济困难时,信用社给予一定贷款支持,如职工发工资、办三产等。2005年撤乡并镇,由原十二个苏木乡镇合并为现有的六个苏木镇,因机构整合,人员调整等因素,撤乡并镇后苏木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旗财政划拔为主,主要用于办公及工资费用支出,其它经费来源甚少,不足偿还信用社贷款,造成遗留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2、信贷人员因工作调动形成的不良贷款,由于责任人调离信用社,没有对经办的贷款全部进行清收,继任者也没对调离人员的贷款进行后续的清收工作,造成目前现状;
3、责任人已故形成的不良贷款;
4、下岗员工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因工作考核、考试后,不适合在信用社的工作下岗,下岗后不配合信用社做好贷款清收工作,形成的不良贷款;
5、集体分摊无责任人,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1981年至1990年之间遗留在信用社,因属于集体贷款分摊给个人,由于年限较长当初办理手续人也无法落实,核实贷款户难;
6、农行营业所划转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农业银行营业所撤并划转给信用社后,部分难以清收的贷款;
7、违规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信贷人员违规发放贷款形成的;
8、企业经营不善停产、破产、改制等原因形成不良贷款。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已经名存实亡。如鄂旗毛纺织厂1997年停产,营业部通过法院申请执行该企业财产,但因该企业没有有价值的资产可供执行,造成贷款35.5万元无法落实;阿尔巴斯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因被骗产品而倒闭,贷款47.6万元,虽然经过法院落实第三债务人,因执行难度较大,目前都无法清收;
9、由于近年内农牧民家庭收入来源少,依靠绒毛、羊肉收入有限,前几年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及其它原因形成不良贷款。
(一)多渠道协调,多部门沟通,共同完成清收工作。
苏木镇贷款清收难,由信用社自身完成苏木乡镇贷款的清收工作,可能性不大。现鄂旗人民政府出台了的还款计划,落实还需要上级部门关注,联社主动协商督促,才能按计划实现。同时对已经起诉、执行的贷款,应取得政府的支持及法院部门的配合,及时进行财产保全工作,加大清收力度。
(二)如何解决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破产、改制等原因形成不良贷款。
我认为应该逐户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首先,对已经破产的企业,无望收回贷款本息的企业逐户取得相关方面资料,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依据呆帐认定的条件,进行内销外挂,做出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其次,对有望能够部分收回贷款本息的企业,取得政府的支持,采取与企业协商、对取得的一些土地、房产等抵债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给予税费减免政策,从多渠道解决思路出发,尽可能多得处置不良贷款。如政府与联社协商解决(原巴音淖化工厂)和精诚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贷款时,以石灰石矿资源置换企业在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的方式。最后,对那些目前正常经营的企业,经信用社多次催收不能及时偿还的企业,可采取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力度进行清收。
(三)抓源头,堵漏洞
今后,信用社要严格按照阳光放贷的模式,认真做好每一户信贷调查工作,信贷员必须做到调查全面,情况真实,数据准确,手续完备,资料齐全,从而堵住任何一个风险源。同时,加强贷后检查工作,发现贷户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收回贷款。这就要求加强对信贷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
(四)继续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保全信贷资产。
各网点做好不良贷款逐户摸底工作,逐户签订还款协议,做出还款计划,保全信贷资产,力争百分之百到户。的确无法清收的不良贷款,调查是否具备呆帐认定的条件,做好核销准备工作。
(五)常督促,频催收。
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种类繁多,盘活工作难,不可能一次全部清收完毕,需要信贷员随时注意观察贷户的动态,对已签订还款协议的贷户,常督促,催收频率要高,通过长时间的清收工作中,让贷户了解信贷政策,及时偿还贷款。对那些常年赖债的贷户,随时了解情况,一经发现有新的经济来源,及时通过法律、行政手段进行清收。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