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中“恐吓他人”的认定
时间:2023-04-23 09:03:07 412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为了准确、统一寻衅滋事罪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7月2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的施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好地认定寻衅滋事罪,但仍没有彻底解决实践中寻衅滋事罪认定的分歧。为此,有必要对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恐吓是以加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等事项威胁他人,使他人心理感到畏怖恐慌,在许多国家是一项刑事犯罪,无论有无向对方动粗,无论是否行使暴力行动,即使只是语言上威胁受害者,有死亡威胁或伤害当事人或其家族、公司、财产权等。刑法修正案(八)在原第293条第2项追逐、拦截、辱骂后增加了恐吓他人的行为,但并不是说只要有恐吓他人的行为就必然构成寻衅滋事罪。

根据《解释》第3条规定,只有具有多次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持凶器恐吓他人的;恐吓特殊群体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严重影响他人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等情节恶劣的,才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对于情节一般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2013年9月9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也作为寻衅滋事罪处理。这是因为网络信息的扩散快、不易彻底根除,借助网络恐吓他人,社会危害性大。

在此,笔者有必要对一恐吓他人被定为寻衅滋事罪的案例进行分析:2012年10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某分局民警倪某、周某对一足道保健服务部进行检查时发现有卖淫嫖娼现象,后该分局对保健服务部处以停业整顿三个月。服务部工作人员苏某为泄愤在几天内发送10余条短信对倪某进行恐吓。

本案中,苏某有恐吓的行为,但其行为有无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呢?笔者认为,苏某虽然多次恐吓他人,但其恐吓的对象是特殊的人员警察,且是通过短信方式,其不足以对警察造成心理强制,更不会贸然实施某些行为,其不过是发泄心中的不满,对社会秩序并没有造成恶劣影响。根据《解释》的规定,不宜按刑事案件处理,作为治安案件,给予行政拘留即可。

全文90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刑事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寻衅滋事罪中“恐吓他人”的认定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寻衅滋事罪中“恐吓他人”的认定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