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探讨名誉侵权和诽谤罪的区别以及检察机关在处理名誉侵权案件中的作用。作者强调,只要传播的信息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信息,即使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也不会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只要所述内容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即使真实,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对于侮辱行为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严重后果,检察机关可以自主介入调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假设传播的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信息,即使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也不会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对于侮辱行为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检察机关一样可以自主介入调查,并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诽 谤 罪 归 谁 管 ?
诽谤罪是指在未经证实时散布虚构的事实或歪曲真相,意图使他人受到损害或名誉受毁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诽谤罪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诽谤罪的归责原则是“谁加害谁负责”。也就是说,诽谤行为是由行为人故意实施的,与其遭受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因此,诽谤罪的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相同。同时,《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明确规定了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法律责任,但并未明确诽谤罪的刑罚。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诽谤罪属于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行为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如果行为人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被判处刑事责任。诽谤罪属于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其归责原则是“谁加害谁负责”,人民法院在审理诽谤案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判。
诽谤罪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其归责原则是“谁加害谁负责”。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诽谤罪属于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行为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如果行为人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被判处刑事责任。诽谤罪属于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其归责原则是“谁加害谁负责”,人民法院在审理诽谤案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