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爱立信在英国起诉中兴之后,中兴目前已经正式开始了对爱立信知识产权侵犯的诉讼。昨天,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这样表示。
这是爱立信与中兴知识产权纠纷案的最新进展。4月1日,爱立信宣布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通讯提起侵权诉讼,涉及2G和3G的部分专利。中兴此次起诉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被业内看作是对爱立信诉讼的应对。
王海波介绍说,此次中兴起诉的内容涉及多项专利,包括核心网、GSM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GSM一直是爱立信中国业务比重最大的一块,其次是核心网。中兴相信自己相关专利都是基础专利或者说重要专利,王海波说。
首选在中国起诉
据了解,中兴在诉讼中申请法院判决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停止侵犯以及承担因侵权而带来的其他法律责任,关于赔偿金额,由于涉及法院程序,中兴没有做更详细的披露。
王海波表示:中兴此次起诉只针对爱立信,并不涉及其他设备商。他坦承,这多少与爱立信之前对中兴的起诉有一定关联。
按照爱立信的说法,爱立信在过去4年一直试图与中兴基于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原则(FRAND)达成专利授权协议。中兴一直有机会和爱立信签署双方已经协商谈判过的协议,但是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这样做。
不过,中兴认为爱立信是在3月28日和谈基本顺利的情况下突然起诉,本来双方协商的内容也包括中兴此次起诉中提到的专利,由于爱立信单方面中断谈判,导致双方没有继续谈判的基础,因此,中兴提出起诉。
至于为什么选择首选在中国起诉,一方面是由于作为中国企业,中兴更熟悉中国的法律环境,而对于爱立信而言,此前中国一直是爱立信的第一大市场,在全球收入中的比重约为10%,虽然在爱立信并购北电之后,变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企业在不同国家的专利布局也有所不同。王海波介绍说,中兴在中国的专利储备为2万多项,尽管并不了解爱立信在中国的专利情况,但根据以前的资料,大约在千位级别上。
据记者了解,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新增专利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具体到各个国家,全球专利还需要在本国申请才能生效,这造成了各个企业专利布局上的差异,这也是爱立信为何选择在欧洲而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起诉中兴侵权的原因所在。
大打专利牌
由于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将专利战作为竞争手段之一,专利战已经开始演化为商业战的方式之一。中兴此次反诉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专利武器让爱立信的后院起火,以争取双方专利纠纷的进一步协商与和解。
2003年思科与华为关于知识产权的战役,让华为在之后的多年间都无法发展数据通信业务,而且被挡在美国之外。等到华为再次进入数据通信市场,思科已经无忧无虑了很多年,数通市场的机遇已经不能跟当年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思科、华为之战也让默默无闻的华为声名鹊起,并且深刻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近日对媒体表示,去年华为获得了280亿美元的收入,背后华为付出了2.2亿美元的专利许可成本。
王海波表示,中兴内部对该成本有统计数据,但由于各方对知识产权的界限不是特别清楚,比如交叉授权的费用如何分摊等也没有明确定义,很多成本不是完全以专利的形式体现,但他没有透露具体的数据。
外界认为,在通信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到低价成本竞争之后,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影响各个企业成本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但中兴副总裁胡剑认为,未来的专利格局会越来越分散,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专利交叉授权许可,而不是以专利作为商业竞争的主要手段。(马晓芳)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