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济纠纷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就可以起诉解决,但是需要注意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这其中也会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权利人之请求、义务人的同意、提起诉讼或仲裁。因此,在处理经济纠纷时,应当注意诉讼时效的计算和中断情况。
依据我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济纠纷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就可以起诉解决,但是需要注意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这其中也会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权利人之请求、义务人的同意、提起诉讼或仲裁。
【 诉 讼 时 效 】 民 法 典 如 何 规 定 经 济 纠 纷 诉 讼 时 效 ? 诉 讼 时 效 可 以 中 断 吗 ?
是的,诉讼时效可以被中断。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未行使诉讼权利,即诉讼权利消灭的法律规定。从中断诉讼时效的原因来看,有三种情况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首先,权利人提起诉讼,即通过法院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并请求强制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因此中断。
其次,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即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也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最后,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即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诉讼时效也会因此中断。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因此,诉讼时效可以被中断,导致诉讼权利重新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经济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起诉来解决。然而,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起诉讼、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都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权利,但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期间的重新计算并不一定能够弥补权利人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丧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