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商标法规。加强商标执法监管力度。如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时,可以采取扣留物资、现金、暂停支付银行存款等强制措施,及时、有效地制裁商标违法行为,使流通领域里的商标使用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要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流通领域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在商标法规健全的前提下,整个社会特别是商标主管部门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商标法规,使企业变被动接受管理为自觉规范自身的商标使用行为。从前述的大型商场未制定单独的商标管理制度和未设置专门的商标管理员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流通领域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商标主管机关的工商管理部门,应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向企业宣传商标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帮助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规范商标使用行为。
商标管理制度一般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制定:
1、进场审查。对进店(场)销售的商品使用的商标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看其使用的商标标识和包装装潢是否符合《商标法》等商标法规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进店(场)进行销售。
2、进货验收。对进店(场)的商品进行验收,看其与审查时提交的各种证照、样品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拒绝上柜销售。
3、日常巡查。流通领域商业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商标管理员,除了把好进场关、进货关外,还要对上柜商品进行巡视检查,以防别有用心者在销售中“掺杂使假”。
提高商业企业的商标意识,加强商业企业的商标管理工作,规范商业企业的商标使用行为,是摆在我们商标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之,流通领域是商品实现利润的途径,同时也是居心不良者实现非法利润的途径。我们在搞活流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流通领域商业企业商标使用行为的管理,增强商业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规范流通领域的商标使用行为,维护商品流通的正常秩序,堵住假冒、侵权商品上市流通的渠道,让不正当竞争者没有实现利润的机会。
全文81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