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内容描述了造成人员死亡、受伤、财产损失事故、机动车未悬挂号牌、未检验合格标志、未投保标志、载运危险物品车辆、碰撞建筑物等情形以及驾驶人未取得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当事人可以申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据。
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2.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3.机动车未悬挂号牌、未检验合格标志、未投保标志的;
4.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5.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6.驾驶人未取得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7.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8.当事人无法自行移动车辆的。
交 通 事 故 报 警 条 件 是 什 么 ?
交通事故报警条件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
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了交通事故报警的条件,包括:
1.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
2. 交通事故发生地交通警察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并在7日内作出书面记录,并通知当事人。
3. 当事人应当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证据。
4.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根据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
5.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和当事人承担的责任。
6.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7.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8. 复核结果不改变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当事人可以继续行驶,也可以申请再次复核。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报警条件包括: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应及时赶赴现场、当事人应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以上是关于交通事故报警条件的概括。交通事故报警条件包括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应及时赶赴现场、当事人应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