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理条件
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可以提出申请:1)属下列三种类型: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临时用地,地质勘查临时用地,抢险救灾临时用地;2)不占用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绿地和规划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3)不影响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实施;4)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实施办法》(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8年11月28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改,2009年1月1日施行)(1995年)
第三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与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与土地所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合同应当就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等事项作出规定。临时使用农用地的补偿费,按该土地临时使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与临时使用年限的乘积数计算;使用建设用地的,按当地国有土地年租金与临时使用年限的乘积数计算。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届满,由临时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恢复土地的原使用状况。无法恢复土地原使用状况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第五十七条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深圳市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管理规定(2006年)
第四条已出让土地上进行临时建设的,由各区政府根据严控、严管、严惩的原则负责审批、管理,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
未出让土地上进行临时建设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土地主管部门按照各自权限依法管理。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规划国土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2017年)
二原由市规划国土委及其派出机构行使的以下职权调整至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
(一)土地整备项目在国有储备土地外安排且尚未落实的留用土地、征地返还用地、搬迁安置用地,涉及未制定法定图则地区或者需要对法定图则强制性内容进行调整的规划报审;
(二)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的审批(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签订、土地复垦管理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等);
(三)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之间勘查作业区范围和矿区范围争议的裁决。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年5月1日实施)(2001年)
第四十六条除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及急需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外,严格控制城市临时建设用地。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8年)
第三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与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与土地所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合同应当就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等事项作出规定。
临时使用农用地的补偿费,按该土地临时使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与临时使用年限的乘积数计算;使用建设用地的,按当地国有土地年租金与临时使用年限的乘积数计算。
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届满,由临时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恢复土地的原使用状况。无法恢复土地原使用状况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
第二十七条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审批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来源: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http://www.gdbs.gov.cn/)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