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进行合同欺诈的合法公司
时间:2023-04-24 10:40:57 277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广州市联旺电子工艺品有限公司假借委托异地手工编织“中国结”,骗取外地合作者“押金”一事经本报报道后(详见8月14日a16版《发外加工引出“合同欺诈”话题》),引起了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日,广州市工商局海珠分局根据本报报道提供的线索及时出击,对该公司涉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行为依法查处。

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司成立半年多来,已先后多次涉嫌利用合同诈骗被投诉。现场执法人员指出,由于这类公司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凭借书面合同设置陷阱,行骗手法较为隐秘,再加上目前监管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联旺”涉嫌欺诈遭查处

昨日上午,当工商执法人员悄然赶到位于广州大道南1417号的“广州市联旺电子工艺品有限公司”时,四五位工作人员正在繁忙地用电话对外联系“业务”,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也正在热情地向客户介绍委托加工“中国结”的生财之道。面对突然出现的执法人员,这位负责人顿时手足无措。

当得知该公司因涉嫌合同欺诈被查处时,这位来自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张小姐恍然大悟,连连向在场的执法人员鞠躬致谢。据了解,张小姐从当地一家报纸上看到“联旺”公司“诚寻合作”加工“中国结”的广告后,受邀于昨日凌晨5点来到广州后直接找到该公司。执法人员前来查处时已经谈妥合作项目,正准备交付1.5万元的“合作金”。张小姐庆幸地称,若不是执法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自己的“整个家底”也许已经糊里糊涂地进了骗子的腰包。

据初步调查,该公司于去年底注册成立,办公场地是租来的,公司临时聘请10多名员工,其“合作”业务已经做到全国各地。面对执法人员的讯问,该公司一位“副总”口口声声称“公司合法经营,专门接定单加工,做外贸出口业务”。而记者在现场发现,公司设施非常简陋,除了几间业务洽谈室外,根本没有任何加工车间,仅有一间房内摆着手工编织工作台,就是该公司所谓的培训车间。令人吃惊的是,该公司在场的10多名工作人员中竟无一人会编织“中国结”。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前往海珠区工商分局投诉该公司涉嫌利用合同诈骗的案件就有10宗左右。由于事先在合同中约定产品合格率,在验收时合格率由自己说了算,致使受委托方根本无法达到原来约定的高合格率,从而达到骗取押金的目的。这种利用合同形式行骗的行为一经查实,工商部门将对其予以吊销营业执照处罚。

合同欺诈不费吹灰之力

记者在查处现场发现,该公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合法证照一应齐全,且都悬挂在显眼位置。许多外地的“合作者”正是在看到这些合法的证照后,才放心地与该公司签定委托加工合同。可以说,这些证照成了该公司欺骗不明真相合作者的道具。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工商部门获悉,外发加工合同所引发的投诉明显多于往年。一位知情人介绍,类似这样的外发加工公司在广州至少有500家。

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只要花上千元左右,就可以注册一个类似的加工厂,只需一万多元钱,就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轻而易举地拿到一个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很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

吊销行骗者执照并非易事

即使是一些公司出现违规经营或非法行骗行为,但由于他们手法隐蔽,且行骗对象多是外地人,流动性较强,给查处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程序相当复杂,尽管事实清楚,但如果企业法定代表人不亲自或委托他人到场对违法事实进行确认,是难以吊销其营业执照的。一位执法人员感慨地告诉记者,注册一个公司容易,要想吊销一个公司却很难。由于进入门槛很低,即使吊销了一家,行骗者改头换面,轻而易举又可再注册一家,以致屡打不绝。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被广州市工商部门立案查处的欺诈公司就有250多家,其中打跑、打散的近百家、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约40多家。有关人员透露,向工商部门投诉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上当受骗后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许多类似的公司都有营业执照,但都没有获得授权经营外发加工项目。针对这种超范围经营行为,一般可以处以1万—10万元的经济处罚,但难从根本上杜绝其行骗。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被吊销执照的公司毕竟是少数,目前仍有一些公司依然明目张胆借外发加工合同行骗,使投诉量居高不下。

对此,有关人员忧虑地说,只要这些具有欺诈行为的公司的营业执照不被吊销,也就很难从根本上遏止其不法行为的继续。

虚假广告难以控制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联旺”公司不但没有留下任何经营记录,就连平时的购销凭据也难寻踪影。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在该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内竟摆放着刊登该公司外发加工广告的省内外10多种报刊,其覆盖面之广令人咋舌。执法人员指出,正是这些招揽合作业务的广告成了他们吸引客户不断“上钩”的主渠道。

“联旺”公司在国内一家知名期刊刊登的“诚寻合作”的广告称“免费提供技术,现金支付加工费,人均每天产值30元—80元”。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发财之路”不能不令人心动。一位知情人称,这些公司30%的利润花在了广告上,没有广告他们就没有一个客户。另外,由于一个地方只“驯一家合作单位,就算是被骗也难以相互得知实情。

一位知情人透露,许多骗子公司靠签加工合同、收取押金的方式,每年可以诈骗数百万元,业务多的公司每天都能签几份委托合同,至少能赚几万元。许多公司已经将业务做到全国各地,受骗者不计其数。据称,委托提劝sod”原料的“广州某生化研究所”在3年的时间内,已经培训学员3.5万人,骗取押金和设备款超过1亿元,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均依靠在各地报刊刊登的广告。

工商管理部门坦言,一些报刊在利益驱动下,无形地助长了骗子公司的欺诈行为,如果媒体能够严格把关,堵住不法广告的发布渠道,骗子公司就难以施展骗人伎俩。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打击利用合同欺诈行为,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形成合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合同欺诈行为。

全文2.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合同欺诈 最新知识
针对谨防进行合同欺诈的合法公司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谨防进行合同欺诈的合法公司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