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共同犯罪中不同角色扮演的标准。犯意者通常扮演主要角色,附和并表达赞同的人通常是从犯。但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主犯和从犯的区分则需要考虑犯罪共谋阶段和实施犯罪行为的不同情况。在诈骗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多人实施诈骗罪时,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在共同犯罪中,犯意者通常扮演主要角色,而附和并表达赞同的人通常是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第三,多人实施诈骗罪其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诈骗罪从犯认定
诈骗罪从犯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从犯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罪过、实行行为与被实行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主从犯与从犯的区别等。
首先,在确定罪过时,应将实行者的故意与被实行者的故意进行区分。如果实行者的故意为间接故意,则从犯的罪过应为直接故意。反之,如果实行者的故意为直接故意,则从犯的罪过应为间接故意。
其次,在认定实行行为与被实行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应注重主从犯与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应认定为主犯;如果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则应认定从犯。
最后,在认定主从犯与从犯时,还应考虑主从犯与从犯在犯罪所得财物上的比例。如果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且从犯所获财物比例较高,则应认定为主犯;如果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且从犯所获财物比例较低,则应认定从犯。
总之,在诈骗罪从犯的认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保证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诈骗罪从犯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罪过、实行行为与被实行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主从犯与从犯在犯罪所得财物上的比例等。只有综合考虑,才能保证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个人、团伙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