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知识条件
鉴定人是较高层次的专家,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是司法鉴定人必备的首要条件。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对自己从事的学科的专业知识经过系统的学习,理论基础扎实,应用技术熟练。一般须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以上的学历,本专业以外的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2、鉴定实践能力条件
鉴定实践能力是指司法鉴定人具备独立解决本学科范围内有关鉴定问题的能力,是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的基础。对鉴定人实践能力的评断,主要是考察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成就或办理本专业案件的数量、质量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
3、法学知识条件
司法鉴定活动是在诉讼活动中进行的,许多鉴定业务与法律联系密切,鉴定人同时又是诉讼参与人,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所做的鉴定结论才能符合法律要求,才能严格履行鉴定人的职责。主要应当掌握诉讼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证据法学等与鉴定业务紧密相关的法学知识。
4、专业技术职务条件
司法鉴定工作是一项特殊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工作,鉴定人是以专家身份审核与提供证据、参加诉讼活动,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职称,才能与其任务、地位、水平和身份相称。不同专业的鉴定人职称标准不同。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人一般应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物证技术学、司法会计学以及行业鉴定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各个专业的鉴定复核人必须是高级职称的鉴定人。
同时应当明确,有的鉴定人虽在司法部门工作,但他们是技术干部而非司法干部或公务人员。
5、思想品德条件
鉴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国法律中虽然并没有英美法系中对品格证据的相关规定,但是鉴定人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保证鉴定结论客观、公正的前提。
由于鉴定工作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司法鉴定人的条件也存在着各自的差异。只有具备以上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才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人的职业资格。
司法鉴定人出庭前需做什么准备
1、了解案件庭审的相关情况
接到出庭通知后,应与本案的承办法官联系,详细了解案件当事人双方及其代理人对鉴定所提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立即将原鉴定档案材料调出,认真阅读全部内容,回忆原鉴定时的相关细节,翻阅有关记录,熟悉相关资料。
此外,鉴定人还应针对所出具的鉴定书以及本案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发问,尤其要在应对专家证人提出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询问上下功夫,然后逐一进行充分准备。
2、针对案件的司法鉴定准备相关材料
出庭材料包括鉴定材料和答辩材料。鉴定材料以原鉴定书为基础,要仔细研究原鉴定书的送检材料和鉴定依据。核实鉴定结论得出的依据是否充分,有无遗漏,是否客观。核实当事人双方对鉴定的疑问是否确定存在。若发现原鉴定存在漏洞,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并做出补充鉴定,在开庭质证前交给法庭。
对于一些无法弥补的漏洞,或因当前的技术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仔细研究其妥善的答辩方案,同时与法庭取得联系加以说明。如果发现原鉴定意见确实错误,应当及时向办理案(事)件部门相关部门如实说明,由办理案(事)件部门依照程序组织重新鉴定,同时将该情况通报法庭,切不可因当事人不懂鉴定而心存侥幸。答辩材料应针对案件的疑点、难点和争议焦点列出清单,以答题的形式进行书面准备。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联合相关部门或有关人员讨论,虚心听取有关人员对鉴定工作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以上内容讲述了司法鉴定人员如何出庭质证以及出庭所需的材料。司法鉴定人员也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一员,有职责和义务去积极确保自己鉴定结果的公正,同时也有义务出庭质证,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一份正确无误的证据和言辞,确保鉴定结果有效。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和司法鉴定有关的知识。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