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具体情况。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是在其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判归其配偶抚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提出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承担,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支持。在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有能力并愿意承担该精神病人和其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也可以将未成年子女归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其进行抚育
一、精神病发病时签的离婚协议有效吗
无效,跟精神病人离婚是需要走诉讼的途径,法院也支持跟精神病人离婚,不要跟精神病人去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双方均应当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即年满18岁且精神正常的人。为了更好地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对于夫妻一方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离婚应依诉讼程序,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
因此,精神病人不能协议离婚,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诉讼离婚。
二、离婚时监护权归谁
离婚时监护权归属如下:
1、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父母双方未就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孩子年满八岁,应该尊重其的真实意愿。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三、精神病人监护费的规定是什么
精神病人监护人抚养费也是需要给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因此离婚后需要支付成年精神病子女抚养费。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离婚诉讼中子女为精神病人的,其合法权益应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法律的保护,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应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从政府、社会和法律层面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关爱和善待。同时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应当自觉担负起监管职责,保证精神病人的利益。
成年精神病子女抚养费如何计算?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