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企业何去何从?
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1大关,对此,德昊普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路全对记者表示,已在意料之中而又无可奈何。
这家化工公司去年刚刚与美国杜邦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400万美元的长期供货合同,而不到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5%。
我们的工资、原料都是已人民币结算的,仅受汇率影响,我们的损失利润超过40万元,这仅仅才是一部分。郭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因原油价格上涨造成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70%;为了应付CPI上涨,员工工资上调了10%;同时产品的出口退税从13%降到了5%。最终核算下来,当初毛利20%的合同,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执行下来将亏损20%。
经过再次协商,杜邦同意最终同意将采购价格提高20%。
就算人民币就此停止升值,我们也将无利可图。郭经理甚至想到了不再投保产品质量保证险和货物运输险,而节省1%的成本。对于这种打算,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保险,企业经营的安全绳
只有水退了才知道谁没有穿泳裤。王稳引用了这样一句财经界的名言。对于企业而言,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预支,中国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就在云对保险的重视不足。
从去年的玩具召回事件后,玩具质量安全和环保标准成为玩具出口主要制约因素。因召回而倒闭的企业已经屡见不鲜。
据统计,目前国内企业通过赊销手段完成的交易量仅占全部贸易总额的20%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已达到80%-90%。欧美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销售总额的0.25%-0.5%,而我国企业为5%左右,其中最终无法收回的逾期账款占10%。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管理缺陷造成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平均占到销售收入的14%,而欧美企业只有3%左右。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时代正成为过去,只有完成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才能新贸易环境下生存。合理运用财产保险、贸易信用险、货物运输险等针对企业的诸多险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还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预防经营风险。
王稳表示:新贸易环境下,保险已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的一根保险绳。
全文85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