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案件的线索从哪来
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包括: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的;
人民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的;
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上发现的;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转交的;
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反映的;
其他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二十四条
二、哪些主体才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公益诉讼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三、民事公益诉讼的流程是怎样的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提出反诉请求的,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原则上适用人民陪审制。当事人申请不适用人民陪审制审理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决定不适用人民陪审制审理。
人民检察院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将协议内容公告,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出具调解书。
人民检察院在法庭辩论终结前申请撤诉,或者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请求全部实现,申请撤诉的,应予准许。
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公益诉讼判决、裁定,当事人依法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抗诉或者其他当事人依法申请再审且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分别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审理。
全文91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