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按照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的内容履行义务。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1.当事人必须按照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的内容履行义务。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第二步:法院受理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第三步:申请复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四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第五步:采取强制措施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
强制执行立案后,法院应该如何操作?
强制执行立案后,法院首先会审查执行申请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然后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执行方案。执行方案可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要求被执行人履行判决书、裁定书中的义务。如果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在整个强制执行过程中,法院会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当事人必须按照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对于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在接到执行申请后,会审查申请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然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