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犯罪,但受到追诉时效的限制。根据法律规定,所有犯罪行为在特定的追诉时效内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限制。具体而言,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为十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而无期徒刑和死刑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
肇事逃逸行为被视为犯罪,但受到追诉时效的限制。所有犯罪在法律上都有规定的追诉时效。具体而言,对于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为五年;对于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为十年;对于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为十五年;对于无期徒刑和死刑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为二十年。
肇事逃逸有追诉时效吗?
根据我国《刑法》第168条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在发生事故后5年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事故调查机关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先行处理,则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因此,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如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先行处理,则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总结:肇事逃逸行为在发生事故后5年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先行处理,则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全文82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