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可分为协商解决、调解、仲裁、以及起诉。那么当涉及诉讼的时候,开庭前被告可以找法官调解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也就是说,在开庭之前,被告可以提出调解的请求,法院一般情况下会同意调解,然后会将调解的意见传达给原告,如果原告同意调解,那么可以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调解成功之后,会发给调解书。如果原告不同意调解,那么法院会按照正常司法程序,进行案件审理,开庭判决。因此,开庭之前是可以找法官请求调解的,但是能不能进行调解得看原告的态度,因为调解更能体现意思自治的原则,调解需要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
一、经济纠纷立案程序有哪些
1、起诉和受理。起诉是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的行为。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起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只有有效地行使起诉权,才可能使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受理是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起诉后,决定接受原告的起诉并开始诉讼程序的行为。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必须受理案件;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2、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包括: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组成合议庭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核对诉讼材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审判一般应当公开进行.审理过程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征询原告,被告,第三人意见;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判决.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判决和裁定。法庭辩论终结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判决一律公开宣告。
二、法院遗产继承调解程序是什么
法院遗产继承调解流程:
1、调解开始前,双方可以自行调解,随时撤诉。双方协商不成的,法官一般在开庭前组织调解;
2、调解法院的调解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工作可以由合议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的一名法官主持;调解可以在法庭或当事人所在地进行;
3、调解结束时,调解因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或者双方达成协议而结束。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但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案件,及时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应当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调解书。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