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修订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对激发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对专利授权条件进行了适度调整,赋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承诺销售的权利,强化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增加诉前证据保全措施,规定现有技术和外观设计的抗辩事由。这些修改既涉及程序方面,又涉及实体认定,有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澄清,有的是创造性的规定。这将对人民法院审理专利纠纷产生较大影响,如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销售承诺权。修改前的《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禁止事项包括制造、销售和进口。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相比,不包括销售承诺。修改后的《专利法》赋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承诺出售的权利,提高了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修改前的专利法规定,仅承诺销售而不实际销售侵权外观设计产品的行为不属于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但新法实施后,救济有了法律依据。专利权人可以在他人承诺出售时启动救济程序,及时制止侵权行为,防止进一步的损害。新法实施后,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涉及承诺出售的侵权诉讼,如专利侵权责任。与修改前的《专利法》相比,专利侵权责任有两大变化:一是新的固定赔偿制度。修改前的专利法中没有固定的赔偿制度。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规定》进行了填表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赔偿数额计算难的问题。本次专利法修改肯定了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的固定赔偿制度,并适当增加了赔偿数额。最低限额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上限也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由于赔偿数额的增加,可能导致原告要求定额赔偿的案件进一步增多,这也会加大法官确定赔偿数额的难度。其次,明确了赔偿数额的确定顺序。修改前的专利法没有规定权利人损失与侵权人利益之间的适用顺序。新修订的专利法明确规定,只有在难以确定权利人因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时,才能根据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新法将债权人的损失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第一顺序,强调其在确定赔偿数额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着原告今后应增强相应的证明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总结审判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提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申请过程中的意见。”
全文93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