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内容的实现以债权人的受领或者其他的协助为必要
这是构成债权人迟延的前提条件。如果债务的履行不以债权人的协助为必要,单有债务人的履行行为即可以完成履行,比如在不作为债务场合等,则无有发生债权人迟延的余地。债权人的协助,可以是在给付行为之初需要由债权人协助,如须待债权人供给材料或发出指示,债务人始得进行工作;可以是给付行为中途需要债权人协助,如须经债权人检查工程,债务人才能继续工作;也可以是给付行为终了时需要债权人协助,如需要由债权人验收货物或提供卸货场所等。
(二)债务人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
这一要件事实是以履行可能为当然的前提,以不能之给付为清偿之提供,则无由发生债权人迟延的问题。在履行不能的场合,对于双务合同则会发生危险负担(给付危险与对价危险)之问题。在履行可能的前提下,如果债务人没有提供履行,或者所提供的履行不合于债务本旨,仍然不发生债权人迟延,为使债权人陷于迟延,须债务人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而所谓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应指以适当的方式、于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场所提供了履行。
此处所谓"提供",并非法律行为,而是事实行为。因为履行提供之人通常是债务人,但也可以是其代理人或者拥有给付权限的第三人。提供的对方通常是债权人,也可以是拥有受领权限的代理人,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场合的第三人。如欲构成债权人迟延,原则上以现实的提供为必要,但也有例外场合,比如言语上的提供即为己足之场合和不需要提供之场合。
现实提供,即指实际开始履行行为。在如何情况下可以称为现实提供,则会因债务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提取债务场合,债务人须将标的物准备妥当以待债权人提取;在送付债务(赴偿之债)场合,比如在送付买卖场合,则以物品到达债权人为必要;在催收债务场合,则现实的提供并非必要,有言语的提供即为已足。另外,在现实提供场合,如果债权人属于合法地拒绝受领,则并不构成债权人迟延,比如在种类买卖场合,债务人虽已现实提供了物品,然其物品的性状与合同要求不符,则债权人拒绝受领为合法的拒绝受领,并不构成债权人迟延。
言语提供指债权人预示拒绝受领之意思或给付兼需债权人的行为时,债务人可以准备给付之事情通知债权人,而要求债权人的协助,以代替现实提供。换言之,即仅以给付准备通知债权人,而催告其受领或协助。但是在言语提供,所谓准备给付之情事,若与实际情形,显不相符,仍不能指债权人为受领迟延。例如,依合同约定,买受人须前往领取买卖物,且经出卖人通知其领取,而仍等闲视之,此时买受人固属受领迟延;然若出卖人虽曾为领取之通知,实则尚未占有其买卖物,无从为交付,于此情形,买受人即未前往领取,亦不能谓为受领迟延。只是此时的举证责任,应由债权人负担。言语提供被认为是一种与法律行为相类似的行为,故可以类推适用民法有关意思表示的规定。言语提供既可以采用书面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能够作出言语提供的人通常只限于债务人,而言语提供的相对人却并不限于债权人,对于己被授予受领权限的代理人为言语的提供,亦可以发生有效提供的效力。
无须提供之场合指由于债权人于既已确定的时期内未为必要的协助行为,则债务人便没有必要为履行之提供(现实提供或言语提供),债权人即陷于受领迟延,比如在催收债务场合,债权人于既定时日未为催收。不过,如果债权人日后作出了协助行为,则受领迟延终了,债务人便负有了现实提供之义务。
(三)债权人受领拒绝或者受领不能
从上述要件(二)的立场出发,因履行不能而致受领不能之场合,应按"履行不能"之问题处理。然而,何者为"履行不能"何者为"受领不能",对此区分不无发生困难之场合,比如雇佣人的工厂被火烧毁之场合,或者请人画像之场合定作人却生病。履行不能和受领不能的区别,与双务合同上的危险负担问题相关连,具有重大意义。对此问题的讨论,是从德国开始的,在德国民法上,对双务合同上的危险负担采债务人负担主义(德民第323条),对于雇佣合同而言,雇主受领迟延后,劳动者虽免负劳动义务,却不失其报酬请求权(德民第615条),以此种劳动关系问题为契机,对"履行不能"和"受领不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近时的多数说认为,因属于债务人支配领域的事由而致不能者为"履行不能",因属于债权人支配领域的事由而致不能者为"受领不能",是为"领域说",该说现为德国及日本学者通说如此,因债务人生病或者交通障碍而不能够履行时,即被作为履行不能,因债权人生病或工厂被焚毁而不能够履行之场合,则作为"受领迟延"。
[1][2]后一页>>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