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只要在主观上为了逃避事故责任故意离开事故现场的,均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第二天自首不影响本罪成立,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有悔过情节,在审判时可以酌情减免一定的处罚。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肇事逃逸自首获缓刑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
需要视情况而定,满足以下条件:
1、肇事后逃逸处叁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有自首情节,并取得受害人谅解,是可以判缓刑的基础,但是还需要争取。
暂缓量刑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过失犯罪的;
2、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的;
3、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的;
4、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的;
5、赔偿被害者的损失或者被害人请求免予处分的;
6、属初犯、偶犯,因判刑失业,家属无人抚养,陷于失学,受馁状态的;
(三)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因同种行为受过劳动教养或者叁次以上治安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文82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