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外就医的条件:
1、罪犯在服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1)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的,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4)年龄60周岁以上、体衰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罪犯不准保外就医:
(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缓执行期间的;无期徒刑罪犯在无期徒刑执行期间的;
(2)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3)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3、保外就医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收监执行:
(1)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而刑期未满期的;
(2)骗取保外就医的;
(3)以自伤、自残、欺骗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4)办理保外就医后并不就医的;
(5)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6)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不向公安机关报到的;
(7)违法犯罪的。
4、保外就医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计入执行刑期:
(1)各种不正当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的;
(2)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3)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一、刑罚的特征有哪些
刑罚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方法,这在它所剥夺的权利与利益上得到充分体现。刑罚可以剥夺犯罪人的权利、财产、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可以说是生杀予夺在此一举,其强制程度的严厉性昭然可见。而其他任何强制方法,都不可能达到这样严厉的程度。
刑罚只能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适用,无罪的人绝对不受刑事追究。可以说,将刑罚的适用对象限于犯罪人是刑罚正当性的基本前提,这也是刑罚与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法
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照专门的法律程序适用。为了使刑罚适用公正合理,中国专门颁布了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必须按照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管辖权限、诉讼程序进行,否则就是非法的,而其他法律强制方法则按照方法则按照其他的程序适用,两者有着根本区别。
刑罚的功能,是指国家创制、适用于执行刑罚所可能产生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如果说,刑罚的内在属性惩罚与教育,这是从静态上揭示刑罚的本质特征,那么,刑罚的功能应当是刑罚的内在属性在其运动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是刑罚内在属性的外化,这是从动态上考察刑罚这一法律制度。刑罚的功能与国家刑事法律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只能表现在国家创制、适用与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因此,必须结合刑事法律活动的过程,才能科学地揭示刑罚的功能。刑罚的功能还表现为刑罚的社会作用。因而,它不仅发生在犯罪人身上,而且还发生在受害人、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身上,我们不能因为刑罚仅适用于犯罪分子,而否定刑罚对犯罪分子以外的人也会发生社会影响。刑罚的功能不仅是一种社会作用,而且是一种可能产生的积极的社会作用。所谓可能产生,是指刑罚的功能还只是蕴含在刑罚之中的一种客观的现实可能性,它的发挥与实现还有待于刑事法律活动的完成。所谓积极,是指刑罚的功能有消极与积极之分,消极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因而是不可否认的,在此,我们只是在积极意义上探讨刑罚的功能。
二、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由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因而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制度。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受刑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立功表现。将悔改或立功表现作为减刑的实质条件,体现了刑法的宗旨,即通过肯定受刑人已有的改造成绩,激励其继续努力改造,逐步减少和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使其不再危害社会。确有悔改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立功,或重大表现立功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2年徒刑;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有悔改表现突出的或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2年有期徒刑;如果悔改表现突出并有立功表现;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3年有期徒刑。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