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在员工酒后驾驶机动车时通常不会做出任何处分,但如果情节严重被判处刑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是两种不同的驾驶行为,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同。
如果员工在酒后驾驶机动车,虽然不构成刑事犯罪,但用人单位通常不会对其做出任何处分。
如果情节严重,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属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单位如何解除酒驾员工
酒驾员工对单位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单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除酒驾员工。
首先,单位可以与员工签订一份包含酒驾条款的劳动合同,规定员工在饮酒后不得上岗作业,并明确告知员工酒驾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如果员工违反规定,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
其次,单位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酒驾检测,确保员工体内的酒精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对于多次酒驾的员工,单位可以考虑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单位还可以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酒驾的危害,教育员工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对于因酒驾导致事故的员工,单位可以采取适当的惩处措施,以警示员工遵守交通规则。
总之,单位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等方式来解除酒驾员工,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员工酒驾对单位安全构成极大隐患,带来严重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可采取签订包含酒驾条款的劳动合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等方式解除酒驾员工。同时,对多次酒驾的员工可考虑解除劳动合同,对事故员工可采取适当的惩处措施。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用人单位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