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和遗赠。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因此如果老人在去世前有遗嘱或者遗赠,则按照遗嘱或者遗赠的规定处理,如果没有遗赠或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老人的房子拥有继承权的人有配偶、子女、父母,这些人是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而老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这是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通常继承开始以后,都是由第一顺序继承人来继承,而第二继承人是不能继承的。但如果没有第一继承人,那么就应该由第二继承人来继承。
一、什么是遗产
遗产是指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
二、民法典对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全文71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