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乳企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三聚氰胺。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长江表示,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品企业,凡是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资格的,一律撤销终止。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国家免检”产品上,无疑使国家免检制度遭受空前质疑。按照相关规定,免检产品自获准免检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各地区、各部门在生产流通领域实施的各种形式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在“免检”期间内,企业完全“放任自流”,即便产品不合格,也照样头顶“免检”光环,昭然入市。
免检制度预设的一个逻辑前提,就是今天生产的产品合格也就意味着明天生产的产品也会合格;而且,取得免检资格的企业在免检期间会自觉地“合格”下去。这有多危险!
本来,老百姓买东西图个质优价廉,用着放心。这才有了国家免检产品,为的就是突出“质优”产品,老百姓也天然地以为经质检部门认证的“免检”产品是安全的。可众多“免检”产品纷纷逃过检验关口酿成大祸,使免检制度遭遇尴尬,更使老百姓蒙受生命财产损失,危机一来,企业品牌也迅速雪崩。
虽然《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用户、消费者有权对免检产品进行社会监督。但是,鉴于信息不对称和权利不对等,消费者的“社会监督”疲软无力,甚至须拿健康和生命当“防火墙”。产品“免检”之后,质检部门是轻松了,企业也没了“后顾之忧”,可免检产品也就成了脱缰之马,“免检”之后所蕴藏的风险也就只有弱势的消费者承担了。
不可否认,从一定意义上说,免检制度在塑造市场品牌和拓展市场空间上的确发挥了作用。但是,产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那可是人命关天,不能也不应该系于企业的自律,这是靠不住的。必须改革目前的免检制度,降低消费者“社会监督”的成本,落实他们的监督权,让每一位消费者都变成质检员,这样,“免检”产品才可能避免出现“问题产品”。
全文76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