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的认定方式及诈骗罪的认定条件。借款人在借款时以非法占有款项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故意欺骗出借人的,属于诈骗行为。诈骗罪的认定条件包括: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四、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的认定方式如下:
(1)在借款行为发生时,借款人并未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故意欺骗,而只是在还款时无能力偿还或者逃避偿还的,属于一般的债务纠纷,不构成诈骗行为。债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2)借款人在借款时,以非法占有款项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故意欺骗出借人的,属于诈骗行为。如诈骗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可报警追究其刑事责任。
认定诈骗罪的条件有哪些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如何判断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
在法律上,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首先,借款方是否以虚假的身份信息或虚构的借款用途骗取借款,这是判断诈骗的重要依据。其次,借款方是否在借款后失去联系或者有能力偿还却故意不偿还,这也可能构成诈骗。最后,借款方是否恶意占有借款,例如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这也可能构成诈骗。因此,判断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综上所述,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需要根据借款人是否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故意欺骗等行为来判断。如果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借款,那么就构成了诈骗罪。但是,如果借款人只是在还款时无能力偿还或者逃避偿还,那么就属于一般的债务纠纷,不构成诈骗行为。因此,借款行为是否属于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