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事后,如果驾驶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离开现场,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被视为逃逸。根据法律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无论驾驶者逃逸的时间长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肇事后,如果驾驶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离开现场,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被视为逃逸。法律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 肇事后逃逸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驾驶机动车逃逸,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或者无法正确识别事故车辆的情形。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有明确的规定,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然而,在实际司法审判中,肇事逃逸所涉及的法律责任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判断。如果肇事者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在量刑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另外,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会从重处罚,量刑时会酌情加重。
总的来说,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我国刑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罚。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我国刑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罚。如果肇事者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在量刑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另外,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我国刑法会从重处罚,量刑时会酌情加重。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文91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