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里区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因为借钱者在借条上写的是小名,从而让案情扑朔迷离。
阿莲(化名)和晓萍(化名)是老乡,也是好朋友。阿莲说,2011年初,晓萍因为资金周转需要向她借了59万元,此后,晓萍还了9万元。2012年3月,见晓萍迟迟还不上钱,阿莲提议写张借条,确认晓萍还欠50万元,在借条上,她写的是自己的小名――小妹。后来,晓萍陆陆续续又还了20万元,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多次催促未果,她就起诉晓萍,要求还剩下的30万元。
而晓萍认为欠款的事实并不存在。她承认自己向阿莲借了59万元,不过早已还清。她还对借条提出异议:那张借条上,借钱的人是小妹,而不是阿莲,阿莲不能证明自己就是小妹。晓萍还提到朋友阿灵(化名),她称,阿灵曾经帮她还了15万元给阿莲。
阿灵出庭作证时表示,她们三人相识十几年了,关系很好,小妹确实是大家对阿莲的称呼,晓萍也是这么叫的。阿灵同时证实,她确实曾经帮晓萍转了15万元给阿莲。
面对阿灵的反戈一击,晓萍再次反驳,认为阿灵与阿莲有利害关系,证言不能采信,应当以公安机关的户籍登记信息为准,阿莲不是小妹,这个小妹是别人。然而,她并没有提交其他证据。
法院认为,虽然借条上写的不是阿莲的本名,但她持有晓萍亲笔所写的借条原件,而且与银行的转账记录能够相互印证,再结合证人证言,能够证实借条上的小妹就是阿莲。而晓萍无法提交证据证明小妹另有其人。双方虽有多笔款项的往来,但都是在借条出具日期前发生的。因此,法院判决晓萍向阿莲支付30万元本金以及利息。
主审法官说,虽然本案中原告胜诉了,但是还是要提醒市民,写借条或者是其他字据时,一定要写清双方的名字,不要用小名,避免日后起争议。
全文69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