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罪在网上应该如何追逃
1、“先民后刑”是治理集资诈骗的根本思路
从历史传统来看,当社会矛盾冲突激化时,倾向于用刑法来平息矛盾、转移公众视野和落实责任。这种刑法路径依赖同样体现在P2P网络借贷案件中。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集资人与投资人之间是典型的民事法律关系,体现意思自治的自由,受私法的规范调整。司法实践中,应看到P2P集资案的特殊性,在犯罪构成上未达到排他的典型性的情况下,治理的基本思路应是“先民后刑”,在信息分级披露和风险预警的前提下,给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保护自身权益的空间和余地,当民事、行政手段无力救济时,才动用刑法这种最后法,做到“有救济无刑法”。
民事救济手段并不必然比刑事手段效果差,相反会有利于投资人权益的保护。刑事司法程序的启动会使集资的资金链“可能”断裂成为断裂定局,司法处置流动性差等原因,可能造成资产减损,最终损害投资人的财产权益。所谓“资金在流动中产生财富”,资金流动的越快越好,这是经济学的共识。
2、“行政前置”是治理P2P集资案的重要路径
国家应该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尽快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为集资者划清违法与合法的界限,为集资人提供明确的行为预期。在当前行政法规无法快速完备的前提下,至少在刑事责任的追究方面,应为集资者留有缓冲地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全文82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