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24日发布了《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通过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的状况也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
网络本身具有网民数量庞大、匿名性等多种特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就有很多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暴力等信息内容,或是进行网络诈骗等不法活动,而侦破此类案件则较为困难。另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在BBS、网络社区型的公共网络空间里,会形成很多人身攻击、随意谩骂的帖子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很多网络游戏目前还没有实行网络实名登记制度,会造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出现,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而如果实行网络实名制,以上的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对于网上传播淫秽、暴力内容,或是网上诈骗等行为会较为容易的获得破案线索,而对于人身攻击、随意谩骂的人则可以采取禁止发言等方式,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实行网络实名制后,可以降低暴力、低俗内容的传播量,增加真实的、科学的、负责任的网络内容,从而可以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健康信息、增加人们健康娱乐休闲方式的工具,真正达到和谐利用网络的作用。
(二)减少攻击性言语,稳定社会情绪
虽然网络传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在很多事情上,网络传播的内容并不是事件的本质,容易形成片面性的理解,由此会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例如前些年发生的由两个中学生引起的“抵制日货”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扩大,“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群体“网络暴力”事件也有越来越加剧的趋势,例如2006年4月出现的“虐猫事件”所引发的“人肉搜索”,当当事人的身份被“人肉”出来之后引发了大量的信件、电话攻击事件,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当事人的工作单位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虽然当事人的行为违背了社会道德,但是网友的无限度的攻击也并不在守法的范围之内,形成了匿名攻击的“网络暴力”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中国政府一直以来也一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环境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部分。采用网络实名制制度,会对于网络的煽动、鼓动性内容有所管理和控制,而且更加利于真实内容的传播,便于事件真相的发布,从而降低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或是“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