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法院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很大影响;
3、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民事纠纷这一基本任务,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务的阶段组成,同时各个阶段相互衔接,依次连续进行。对民事诉讼的涵义,国外诉讼理论有不同学说。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请求保护其司法上的权益的程序。
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提到的证据材料,必须具备合法性,得到法律支持的采取证据方式或许的证据。证据包括:当事人的证人证言、录音、书面记录、电子平台数据记录以及涉及到的警方调查笔录等。
民事诉讼证据需要具备三种特征:
一是合法性,
二是真实性以及关键性。也就是说证据必须符合真是存在并且合法取得的情况下,与案件形成直接或间接关联,使案件成立起到直接作用的。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所提供仰仗的证据不可以是捏造虚构的证据。提供虚假的证据既违背了相关法律的规章制度,甚至还要承担伪造证据罪。根据刑法有关伪造证据罪的解释,帮助他人伪造证据、销毁证据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以说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说证据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但也必须要具备合法取得的基础上,主张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从别人身上套取证据的,一要保证在合法的情况下取证,比如双方公开场合或私人场合的谈话录音。但是切不可以通过向其他人家庭或手机安装窃听摄像头,未经过他人同意套取他人隐私行为的证据都不会得到法律支持。
真实和合法的基础上的证据,还要必须与案子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只有与案子有明确关系的证据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说白了也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证据,对案子的影响可有可无。提供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民事诉讼的证据特征必须具备真实、合法、并且与案子有直接关系这三点缺一不可。提供虚假或非法获取的证据不但无效,很有可能还要承担法律上的惩罚。只要掌握自己手上证据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合法获取的、与案子有关联就可以向法院提交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