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中“主要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时间:2023-06-11 14:12:23 160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犯罪行为人为了得到缓刑及从轻处罚,虽有投案,但如果所主动供认的犯罪事实没有被侦查机关认为是主要犯罪事实,或如果被认为是避重就轻、推脱责任,就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投案的初衷就无法实现。那么主要犯罪事实包含哪些要件,才能成立。

《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第67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刑法》中对于所供述事实的规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在司法实践中,什么程度的供述才是如实供述,并不明确,为此,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通过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第一条对刑法之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进一步明确为: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即明确地提出了主要犯罪事实这个条件,如供认的不是主要犯罪事实,则不会被认定为自首。

一、影响主要犯罪事实不被认定的主要表现:

1、只交代了部分犯罪事实。实施了数个犯罪,但交代了其中部分罪行;

2、只交代了次要的犯罪事实,主要的没有交代;

3、推卸责任,将主要责任推到同案人的身上;

4、只交代了罪轻的犯罪,罪行更重的犯罪没有交代;

5、只交代了具体实施行为中的部分行为,对于关键的实施行为不作交代。

6、包庇他人,自己承揽份外的责任,将他人的行为说成全部是自己干的;

7、故意作歪曲辩解,编造混乱情节,以图蒙混过关。

以上因素如果存在,都有可能成为侦查机关认为没有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原因。

二、主要犯罪事实应当包含的要件:

按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主要犯罪事实是决定行为人构成罪与非罪、重罪和轻罪、影响其量刑档次的事实。

1、定罪事实,即性质方面。

是能够决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此罪与彼罪、构成重罪和轻罪的事实。在这些方面如果不如实交代,可能会造成侦查机关侦查的难度,影响侦查的方向,形成行为人并没有自己把自己主动交给司法机关处置的情形。同时,对主要的核心的,影响对自己定罪处罚的事实不作如实供述,反映了行为人缺乏真正的悔罪诚意,反映了行为人还存在逃避司法制裁的目的,此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

2、量刑事实,即数量、金额、程度问题,即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

对行为人的最终处罚,决定于其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受害人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又分两个方面:其一、决定刑法具体条款中是否量刑升格的事实,如刑事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及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对每一级,刑法都规定了相应的数额或程度,规定了相应的量刑幅度。贪污贿赂犯罪这个方面比较突出,受贿5万元以下和受贿10万元以上的,就是两个量刑幅度。其二、没有供述的那部分罪行,在危害程度上与已经交代的部分,哪一个更重。如行为人受贿许多次,百万元以上的有数次但都不交代,只交代了几十万元的几次,如果百万元以上的也被查实了,明显会得出行为人避重就轻的结论,不被认定为自首就没有什么疑异。

3、比例问题。这其中还有同种数罪,和异种数罪的区别。

笔者在贪污贿赂犯罪辩护过程中遇到过交代比例的问题,主要的事实交代了,但仍有部分事实没有交代又被查明了,或此种罪交代了,却另有其他犯罪没有交代却又被查明了,交代的部分应否认定为自首?

其一、最高法的《自首、立功问题的解释》规定: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最高法的解释中并未区别是同种数罪,还是异种数罪。但从这个解释的文义看,如果是异种数罪,如实施了盗窃和抢劫,只交代了盗窃没有交代抢劫的,对盗窃仍要认定为自首。

其二、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同种数罪即同种犯罪的数个犯罪行为,如果只交代了部分行为,对交代的这一部分是否认定为自首?如受贿5次,交代了3次,对这3次是否认定自首。这个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为这里面还包含着数量比例、情节等等变量因素,不容易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全国各地的法院做法也各异。

总的说来,只要涉及到同种数罪的问题时,这个解释在实施中并不容易,笔者的看法,这一条一般倾向于不被落实,而不管已经交代的部分是否属于侦查机关没有掌握线索这个条件。

4、是否要包含全部四个构成要件的问题

犯罪构成四要件,是一个行为被国家公诉审判的理论基础,但自首中是否要包含全部四要件才能成立自首,理论上少见论及,但在实践中是存在这个问题的,如主观问题,司法解释中已经明确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辩解不应妨碍自首的认定,但这仍是一个模糊的弹性较大的问题,有待理论上的进一步研究。

自首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鼓励犯罪嫌疑人自首,为了打击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为了节省国家司法资源,这应当是对行为人、对国家都有利的一项制度。自首体现出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态度和主观恶性的弱化,也体现出国家刑罚的严厉和威严,既然服了,就可以有限度地处罚,因此国家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给以较轻的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这实质上是国家公权力、国家利益与犯罪行为人利益平衡的结果。

笔者认为,从刑罚功利性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应当鼓励一切形式的自首,在可认定与不认定之间,在有罪与无罪之间,在罪轻与罪重之间,只要存有疑问,只要事实和证据还不是确实充分的,只要法律没有明文排斥性规定的,应当本着疑罪从无、疑罪从轻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认定为自首。

全文2.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自首 最新知识
针对自首中“主要犯罪事实”如何认定?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自首中“主要犯罪事实”如何认定?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