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向已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律证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原件暂停使用,应悬挂在机构主办公室醒目位置。只签发一份原件。复印件为折叠件,主要用于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展示合法身份,或与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核发若干份证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管理规定是什么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机构设置管理部门制定,各级登记管理部门颁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制作、签发证件属于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被司法机关查封并追究法律责任
(二)妥善保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不得伪造、涂改、损毁、出借、转让
(三)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经登记机关和审批机关同意注销登记,领取《事业法人证书》
(4)事业单位报送年度报告时,应当同时报送《事业法人证书》审查;年报审核合格的,由登记机关在《事业法人证书》上加盖标识,否则该证书无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该证书的法律效力来源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内容主要是指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事项,表明事业单位具有承担能力,具有法律效力的;其有效范围在空间上可以追溯到全国,并限定在时间上的有效期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书》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证书,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刻印印章,事业单位应当持事业法人证书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加盖印章,领取车船执照;机构制作的牌匾、信封、信纸的名称与机构法人证书上印制的名称必须完全一致
(2)银行开户、贷款。事业单位开立基本账户或者办理贷款业务,必须出示《事业法人证书》
(3)社会保险。事业单位应持《事业法人证书》向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4)税务管理及相关优惠待遇申请。事业单位申请税务登记、税收减免或者其他优惠待遇,应当持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五)工商管理。事业单位设立企业,应当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六)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事业单位应当申请国有资产登记和统计登记,并凭《事业法人证书》证明其身份。
(7)土地和不动产登记管理。事业单位申请土地、不动产登记,应当持有《事业法人证书》(八)有关手续费。事业单位向同级有关部门申请行政事业性收费时,应当出示事业法人证明,并将《事业法人证书》上的相关内容作为申请收费的依据之一
(9)诉讼公证。事业单位参加诉讼、公证时,司法机关和公证机关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的项目为依据,确定其责任能力、权利义务能力
(10)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业单位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应当持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11)合同。事业单位法人与外方签订合同时,应当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明其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为什么要规定证书的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长期无效,但有时间限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在3月1日前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年度实施报告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核通过后,加盖单位法人证书的,在新的一年继续有效,规定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和登记事项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合并调整、经营范围调整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其他登记事项变更是常见现象;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相关的调整和变化将进一步加大。如果证书有效期过长,机构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容易造成证书“失真”,即证书上的登记内容与机构实际情况不符;甚至可能出现某事业单位已被撤销,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继续有效的严重情况。如此一来,势必对社会各相关部门造成“欺骗”,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和影响
此外,规定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年报考核标志盖章后,才能在新的一年继续有效,有利于督促事业单位及时报送《条例》实施情况年度报告,确保年度报告制度的落实。遗失《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1)申请人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由其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报告;(2)经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后,申请人应当在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刊登遗失证书的无效宣告书。
(3)申请人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在报刊上刊登的证书无效宣告书和其他需要提交申请的有关材料申请
(4)登记机关办理换发手续
换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发新的证书号,原证书号无效。申请人仅遗失证书原件或复印件的,应当收回未遗失的原件或复印件。更换“机构法人证书”或“机构法定代表人证书”应遵循哪些程序(1)申请人应向登记机关提交申请报告,其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污损证书及其他有关材料
(2)经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办理换证手续
<7。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为什么要被吊销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原件应该挂在猫眼里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