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困惑及解答
时间:2023-04-25 08:51:46 142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一、问题的提出——从一则案例中辩方律师的辩护意见说起

陆X根经事先与吕X马合谋商定,由陆X根在上海物色在沪的外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以帮助这些单位完成本市的献血指标为名,将由吕X马组织来沪的外地农民以该单位职工的名义进行所谓的献血,以每献血400ml收取这些建筑施工单位补贴900元或1000元。陆X根则根据与吕X马的商定,以每人献血400ml给予吕X马700元。与此同时,吕X马又与孙X忠合谋商定,由孙X忠在江苏省农村物色卖血对象,由吕X马确定来沪参加体检和献血的时间,并安排车辆接送。然后每400ml支付给孙X忠350元,其中支付给献血者300元,孙X忠获利50元。2002年10至12月间,陆X根、孙X忠分别伙同吕X马先后非法组织江苏省农民缪某等25人来沪,并分别以在沪的外地建筑公司职工的名义进行所谓的献血,人均出卖血液400ml.其中陆X根参与组织了25人次,从中非法牟利3300元;孙X忠参与组织了23人次,从中非法牟利1150元。

在法院开庭审理时,陆X根的辩护律师提出:1.被告人陆X根组织的有关人员是献血而非卖血。因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血站取得血液后只是颁发无偿献血证书,而不支付货币,而这些单位尽管支付了货币,但却没有得到血液,并且这些单位也没有义务买血贡献给国家。2.献血单位给予的补贴不是卖血所得,而是酬金。3.被告人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为这些被组织人员在献血前都进行了必要的、严格的健康检查,都是在检查合格后才被抽取血液的,对社会公共卫生没有带来危害;每次抽取的血液都控制在献血法规定的不影响身体健康的范围内,没有侵害公民的身体健康。综上,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本案引发的问题是:在无偿献血制度下,是否还存在非法组织卖血现象?该如何理解作为保障法的刑法中的非法组织卖血罪?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非法组织卖血罪中的卖血行为?

二、问题的解答

(一)尽管献血法明文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非法组织卖血现象在现实中仍然存在

多年来,我国存在三种献血形式:个体供血,即公民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自身血液而获取一定报酬的行为;义务献血,即通过政府献血领导小组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分配献血指标,下达献血任务,献血后给予献血者一定营养补助费的献血制度;无偿献血,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其是保障血液需求最安全、最有效的道路。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医疗用血主要来源于个体供血和义务献血。而在这两种献血形式下,因为有利可图,出于种种原因,一批卖血大军应运而生。对此类行为,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其定性。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对于非法组织卖血的犯罪行为在性质上往往认定不一,有的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论处,有的以投机倒把罪论处。为了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保证血液质量,打击血头、血霸,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三百三十三条新增设了非法组织卖血罪。该罪的设立对于惩治血头、血霸的犯罪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具体认定时,由于在义务献血情况下,是血站提供补助金,对行为人组织卖血的行为进行评判、认定时,比较容易。

1998年10月1日施行的献血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如献血法规定?煿?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那么,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献血从义务转向无偿、自愿,有偿、义务献血是否就不存在呢?换言之,社会中不存在买卖血液的行为,刑法中的非法组织卖血罪是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也许这只是一个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献血存在误解,一些人不愿意无偿献血,这使得血源告急。面对这种局面,尽管各地都根据献血法对地方的献血条例进行修改,但仍然都保留了有关献血计划的部分。在对无偿献血的具体操作中,大多是依靠行政指令要求基层单位落实献血指标。在指标的压力下,为了完成献血指标任务,在本单位献血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就会想方设法花钱在社会上雇佣外人顶替献血,而这给血头提供可乘之机,变相非法卖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无疑违反了献血法的规定。献血法第十八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肯定了由义务献血向无偿献血有一转型期。

(二)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实行行为是组织卖血,在具体认定该罪时,应着眼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组织行为,这是认定是否构成该罪的关键

非法组织卖血罪,是指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血液管理制度,同时也对公共卫生造成妨害。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擅自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具体而言,体现在行为人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不具有血液采集、供应许可资格,也没有受有关血液采集部门的指派或委托,而进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从立法意图上看,该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集中体现在行为具有组织性上。刑法之所以将其规定为犯罪,着眼点在于行为人组织了非法活动,而不在于其组织的结果。被组织者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卖血未成,对于组织者来说,仍然可以构成该罪的既遂。也正因为如此,该罪是行为犯。由此,该罪的实行行为应是组织行为。所谓组织,是指行为人采取引诱、雇佣、招募、纠集、串联、欺骗等手段,组织、指挥、领导并安排他人或控制他人进行出卖血液的活动。在认定该罪时,应首先从是否有组织行为的角度来考虑。当然,由于卖血是组织的内容,也应考虑是否有买卖血的行为,但这不是认定该罪的关键。

联系本案,辩护律师认为,被组织人员在献血前都进行了必要的、严格的健康检查,都是在检查合格后才被抽取血液的,对社会公共卫生没有带来危害;每次抽取的血液都控制在献血法规定的不影响身体健康的范围内,没有侵害公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这种观点能否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首先,该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集中体现在行为具有组织性上,其侵犯的主要客体为国家血液管理制度。根据献血法的规定,只有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才能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由此,被告人是无权组织他人献血的。本案被告人的组织行为具有非法性,破坏了正常的血液管理制度,应具有社会危害性。其次,本案被告人非法组织卖血并不能保证血液的质量。因为组织者不了解这些被组织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这些被组织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卖血为业,有时为了能顺利通过体检,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蒙混过关,如严重高血压患者服用降血压药通过血液测量体检等,因而血液质量难以保证。再次,本案被告人非法组织卖血也有可能损害被组织者的身体健康。如前所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被组织者以出卖血液为业,因而为能在短期内多次出卖血液,不顾献血法关于两次献血必须间隔6个月以上的规定,不惜采用冒名顶替等方式多次卖血,从而影响卖血者的身体健康。那么,对本案中的买卖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被告人所组织的行为存在对价,尽管从表象上看血站未支付钱款却抽取了血液,而献血单位支付了钱款却未得到血液,但其仍然是一种变相买卖行为。

全文3.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工程施工 最新知识
针对认定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困惑及解答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认定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困惑及解答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