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中,父母双方的行为对子女可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在不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都发现了家庭暴力的因素。夫妻离婚中也有很多是家庭暴力导致的。对于无过错的一方来说,出现家庭暴力,离婚并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家庭暴力与子女抚养的关系如何呢?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暴力或胁迫、侮辱等手段侵害其他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权利),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在民法上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实施家庭暴力可以视为“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情形,因此,实施家庭暴力的一方在离婚时不易得到孩子的抚养权。
第一,如果夫妻一方在离婚前已经对孩子经常施暴,那么离婚后如果由该方继续直接抚养孩子,显然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磨灭伤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指出,家庭暴力不仅使受害人身体受伤,还会导致受害人抑郁、焦虑、沮丧、恐惧、无助、自责、愤怒、绝望和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受害人会出现兴趣减弱、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并且出现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
第二,如果夫妻一方在离婚前仅仅对另一方施暴,离婚后孩子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代替对象。据统计,50%以上的施暴人,在殴打配偶的同时,也殴打子女。离婚使其失去配偶这个暴力控制对象,但很难使之立即改变暴力控制欲。如果这个施暴者没有很快再婚,没有一个新的配偶作为替代品,则未成年子女往往会成为这个替代品。
第三,有暴力倾向的家长往往会缺乏爱孩子的能力。施暴人因其心理扭曲,控制他人的欲望太强烈,会扼杀未成年子女的自主能力和独立发展。
第四,施暴者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长大后也很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暴力者。
全文75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