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对方所需提供的信息包括民事诉讼必须明确的原被告,被告的基本信息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复印件等个人资料不是必须的。起诉时应注意主体、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如果起诉人拒不变更或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或要求原告补正。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案件,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要求解决争议。
以下是起诉对方所需提供的信息:
1.民事诉讼必须明确的原被告。如果没有被告的以下信息,法院将不会受理此案件。
2.被告的姓名、年龄、籍贯、常住地、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是必须提供的材料,而身份证号码、复印件等个人资料不是必须的。
起诉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起诉的主体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的法定代理人的,如父母以自己的名义提起有关他人对自己子女的侵权损害赔偿之诉。此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原告为不适格的原告,应更换为适格的原告。如果起诉人拒不变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2、有明确的被告;
3、对原告在起诉状或口头起诉中,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叙述不清,或者不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原告补正,但不能以此为借口,驳回当事人的起诉;
4、法律已明确界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要求解决争议。
起诉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起诉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起诉他人时,有一些重要的法律细节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在起诉前需要仔细阅读起诉状,确保起诉的内容符合法律要求。其次,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包括证据的类型、证据的来源、证据的可靠性等。
此外,在起诉时还需要注意诉讼程序。需要了解起诉的法院、起诉的时间、起诉的费用等。还需要了解在诉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
最后,在起诉时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激动或冲动,以免在诉讼中做出错误的决定。需要理性思考,根据法律事实和法律原则来做出合理的诉讼请求。
起诉他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否则法院将不会受理。在起诉前,应当仔细阅读起诉状,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并了解诉讼程序。在起诉时,保持冷静,不要激动或冲动,以免在诉讼中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起诉不符合法律要求,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