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可以称为欺骗罪。根据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诈骗罪可以称为欺骗罪。根据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对于其立案标准,我国《刑法》第266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来说,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包括现金、财物、有价证券等。
2. 诈骗罪的数额大小是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关键。其中,“数额较大”指的是诈骗所涉及的财物价值在1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之间,“数额巨大”则是指涉及的财物价值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人民币之间,“数额特别巨大”则是指涉及的财物价值在10万元以上。
3.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后果发生。
4. 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物。
总之,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在我国《刑法》第266条中有明确规定。根据该条规定,诈骗罪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刑罚。具体来说,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犯罪对象、数额大小和主观、客观方面。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包括现金、财物、有价证券等;数额大小是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关键,其中“数额较大”指1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数额巨大”指3万元以上10万元人民币,“数额特别巨大”指10万元以上;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后果发生;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