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货币不是商品,不能出售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用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某一货币的情况。只有伪造的货币,才能有以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或者购买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出售者还是购买者,其主观上想牟取非法利益,发不义之财的目的不言自明。
2、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出售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出售伪造的货币”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各种方式或途径,以一定的价格卖出伪造的货币的行为。
3、出售伪造的货币,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
出售假币罪立案标准
我国刑法规定,出售假币时被抓获的,除现场查获的假币会被认定是出售假币的数额外,在行为人住所或其他藏匿地查获的假币,都会被认定是出售假币的数额。出售、购买或明知是假币仍然进行运输,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全文75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