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公民身体权的保护主要有以下规定:
1、允许侵害身体权适用抚慰金制度;
2、任何民事主体不得随意侵害公民身体权;
3、公民被侵害后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其他规定。
民法典如何对公民身体权的保护
民法典对公民身体权的保护,仍采取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方式。就医学领域的身体权侵害问题,应采取以下办法:
1.对《民法典》110条进行扩大解释,允许侵害身体权适用抚慰金制度。《民法典》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不同于《日本民法》第710条、《德国民法典》第847条,《民法典》第110条只是规定了姓名权、肖像权等精神人格权的保护制度。显然,如果能对第110条进行扩张解释,将侵害公民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造成损害的,纳入其适用范围,就能根本上解决了身体权保护不得力的问题。
2.在立法上效法国外的经验。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意义的《德国民法典》第823条,将身体权规定为与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等人格权相并列的一种人格权。英美法所谓的“人身伤害”(personalinjry),就是之“在侵权行为中,人的身体所遭受的伤害,如截肢等。”因此,身体权和健康权应作为并列的两种人格权予以保护。这一点希望在民法典的起草中能以于考虑。
3.加强医务工作者保护患者身体权的意识,无论处于何目的,留取患者切除后组织、器官,都应征求患者的同意,在必要情况下应给于适当经济补偿。如果医务工作者因治疗以外的其他工作目的留取患者切除后组织、器官,而不适当给于经济补偿,甚至不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这显然有悖情理。
4.患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虽有提高,但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有责任适时提醒公民有何权利。可在检查单及手术单上注明,患者如不要求,则认为其允许医院处置送检及切除后的组织、器官。
5.应强调对尸体的尊重、提高公民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认识。我国公民受封建残余影响比较深,但这不应成为某些医疗机构侵犯公民身体权的理由。为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社会各界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以提高公民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