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侵犯的对象是产品质量体系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不同,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使财产所有人自愿交出财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表现为行为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假冒伪劣、假冒不合格产品;
3、犯罪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目的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目的是牟取非法利润。
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产品有哪些
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产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掺杂掺假类型: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类型: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类型: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类型: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分为四大类并不是说一个案件非此即彼,而是四类伪劣在一个案件中可能同时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全文90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