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取保候审听证程序指的是在进行取保候审决定时,相关人员出席听证。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审限为三个月,如果证据不充分,有两次补充侦查的机会,每次退回补充侦查,审限都要重新计算。另外,还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三个月,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否决了,犯罪嫌疑人就要一直被羁押。
资深律师陈瑞福指出,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证据不充分等原因,犯罪嫌疑人最终被证明无罪,或者只能判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由于羁押已经超过六个月,法院在各方压力之下,也不会判无罪或较低的刑期,而是至少在羁押期限以上。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及时取保候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以押逼审,避免错案。
检察院取保候审听证程序指的是在进行取保候审决定时,相关人员出席听证。一般能通过听证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取保候审通常是在还没开庭之前,通过相关担保的方式来使犯罪嫌疑人免于关押,能够更好的保护嫌疑人的相关权益。
一、取保候审的启动
取保候审可以由案件的承办机关主动决定适用,也可以在家属或者律师申请取保候审后决定适用。
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解释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符合下列情况时,可以被取保候审:
1、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
4、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5、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的条件的。
6、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审查起诉期限内、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的。
9、持有有效护照和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注:“患有严重疾病”,司法实践中需要有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的患病证明。
全文84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