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四种未遂情况,包括对象错误、动机错误、工具错误和客观不能犯。其中,客观不能犯是指客观上无法达到致死的效果,而主观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可能构成的犯罪及其所构成的结果的错误认识。
以下是几种未遂的情况:
1.对象错误:例如A原本计划杀错人,但却错误地杀了自己的枕头。
2.动机错误:A原本是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去刺枕头,但后来意识到自己杀错了人。
3.工具错误:A使用刀子去刺枕头,但后来发现是枕头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人。
4.对象错误且动机错误:A原本计划杀害B,但却因为失误杀了自己的枕头,并且是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杀人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迷信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上压过去还下来摸了下确定B已经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过发现B把他带到医院又救活了,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故意杀人未遂的四种情况及其认定依据是什么?
故意杀人未遂是指行为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故意杀人未遂的认定依据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 未遂杀人罪: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2. 中止杀人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了犯罪行为,并且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3. 未遂自杀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由于其自身的精神压力或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其未能完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4. 紧急避险罪:行为人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导致犯罪行为未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故意杀人未遂是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在具体情况下,行为人的责任会因为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行为人能够及时认罪悔罪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则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
无论是什么情况,任何形式的故意杀人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因为意外或者疏忽导致了他人死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尽力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有时候即使我们尽力了,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成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冷静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管法律处罚的力度是轻是重,我们都不能因为这些而去故意触犯法律,做一个合格、懂法、守法的公民,这才是我们应当做的。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