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要在法院判决之前争取。缓刑可以在公安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法院审判阶段提出,但是一定要在法院做出判决之前。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后,除非被告人不服上诉可以继续要求缓刑,否则一审法院做出的判决即生效,二审法院做出的判决是即可生效的。
一、缓刑司法所不接收怎么办
犯罪嫌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法院审判的时候争取到了判缓刑的机会,意味着他们就不用在监狱里面继续服刑了。但是有些司法局却不接收缓刑犯,而让一些人觉得很尴尬。那么,法院判缓刑后,司法局不接收怎么办?1.判了缓刑司法局不接受,不影响法院判决。法院判缓刑的,司法局无权不接收。当然,如果犯罪人不居住在该司法局辖区的,法院应当将犯罪人移送其居住地的司法局执行。对矫正对象的接收是一项严肃、严格的法律程序,它以权力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或决定为依据,以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为载体,以履行法律手续为表现形式,因此司法局应当接收。2.而且现在司法实践中,除非是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判完以后补交接收信息,其他程序的在判刑前先调查接收的司法局,同意后才判,所以这种情况现在也不太会发生了。
二、取保候审能被判缓刑吗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取保候审的案件,因为办理取保的前提条件就是认为该案的情节比较轻微,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所以,如果在公安侦查阶段或者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能够争取到取保候审,那么在后期法院审理阶段,大部分案件都能够被被判处缓刑。
三、判缓刑是否当庭释放
判缓刑一般是不能当庭释放。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缓刑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自我的认错态度,给予的暂缓执行刑法的措施。缓刑的考验期间的计算是从法院判决确定之日起,判决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犯人在判决前还处于关押的时间,这一期间不能折算到缓刑的考验期内。不过法院做出判决之后,起码要10天才能生效,才进入到缓刑的考验期。
全文91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