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没有发病期间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在发病期间侵害他人的,不构成犯罪,但就民事责任而言,间歇性精神病人伤害他人,应由其监护人即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承担监护及民事赔偿责任。
一、对于残疾人犯罪有什么规定
残疾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如下: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的,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应当强制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精神病人需要如何离婚
精神病人离婚要区别对待: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无诉讼能力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应由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抚养关系的兄弟姐妹代为诉讼。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一、二款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三、精神病人杀人了怎么办
对于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需要视情形而定,如果犯人犯罪时处于精神病发病期间,不能控制自己的,则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犯罪时没有精神异常,病症消失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如精神病人在未发病期间杀人的,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全文65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