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日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分析财务管理是指在合理配置财权的基础上,安排财务资本结构等机制,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解决财务冲突确保企业效益。美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1)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的比较企业财务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主要包括股权与债务的比例以及股权与债务的内部结构。从公司财务治理的角度看,财务资本结构代表了股权治理和债务治理的强弱和对比。资本结构的选择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控制权的选择。美国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的特点是负债率低。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企业的负债率相对较低。据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统计,美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37%,股权在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法律禁止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持有工商企业股份,这使得股权在金融治理中的作用强于债务。股权分散,绝大多数股份由个人持有。
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早,较为成熟,上市公司众多,股票发行量大,股票流动性强,股权极其分散。政府对法人持股比例也有一定限制。近几十年来,虽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所上升,但很少有机构持有大公司1%以上的股份。股东是自然人,具有较强的财务治理动机。然而,股权过于分散增加了股东对经营者直接内部控制的成本,从而限制了股东的直接控制能力。日本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的特点是:(1)负债率高。
日本政府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企业融资,倾向于向银行借款,客观上抑制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日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股权比例远低于负债比例,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85%。许多企业长期依赖银行贷款谋生,与银行保持着相当固定的关系。多数企业都有“主银行”可依托,银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后盾。(2)银行持股比例高。
虽然日本的资本市场不如美国发达,但政府在持股方面给予银行很大的自由度,仅在持股比例上限制银行。因此,银行普遍持有公司较多股份,许多银行通过持股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从而获得“大债权人”和“大股东”的双重身份。债务治理与股权治理相结合,形成了日本企业“主银行治理”的特点。股权集中于法人,法人相互持股。近年来,日本企业70%以上的股权为法人所有,法人股东之间存在大量交叉持股,其持股比例仍在逐年上升,而个人股东持股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股权集中有利于人大少数股东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监督。然而,公司股东并非最终所有者,其治理动机弱于自然人股东。公司股东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削弱了自然人股东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2)企业财权配置的比较。财权配置的基本模式是:股东大会保留对经营者的财务战略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将财务战略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委托给经营者,并在经营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再分配降低财务人员,同时实行层层财务监督;按照权变治理原则,在发生财务危机时,债权人接管股东的财务权利,制约了经营者。在实践中,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财权配置上存在很大差异。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